- 六意──思修六意
- ﹝出攝大乘論﹞ 〔一、 廣大意〕, 謂菩薩修行, 發廣大心, 歷無數劫, 而得菩提。 於此時劫, 常捨身命, 及以恒河沙數世界滿中七寶供施如來, 從初至終, 其心猶不滿足, 是名菩薩廣大意。 (菩薩, 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 華言覺有情。 梵語菩提, 華言道。 七寶者, 金、 銀、 琉璃、 玻璃、 硨磲、 碼瑙、 赤真珠也。 ) 〔二、 長時意〕, 謂菩薩修行, 從初發心, 乃至成佛, 心不放捨, 常行布施持戒, 歷無數劫, 無有厭足, 是名菩薩長時意。 〔三、 歡喜意〕, 謂菩薩修行, 常行六度之行, 利益一切眾生, 而於自他皆生無等歡喜, 是名菩薩歡喜意。 (六度者, 一布施、 二持戒、 三忍辱、 四精進、 五禪定、 六智慧也。 ) 〔四、 有恩德意〕, 謂菩薩修行, 常行六度之行, 利益一切眾生, 雖見彼於我有大恩德, 而不見自身於彼有恩, 是名菩薩有恩德意。 〔五、 大志意〕, 謂菩薩修行, 常行六度之行, 其所生功德善根, 以無著心回施一切眾生, 令彼皆得可愛果報, 是名菩薩大志意。 〔六、 善好意〕, 謂菩薩修行, 常行六度之行, 所生功德善根, 令一切眾生平等皆得, 仍復為彼迴向無上菩提, 是名菩薩善好意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